随着网络时代的推进,流量为王数据至上的表面工程愈发显得重要,不仅粉丝开始进入了帮助爱豆刷流量的阵营,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在磕磕绊绊中加入了假数据的流量大军中,这些面子工程促使了水军行业的泛滥,而“打假”自然也成了更多行业必不可少的行为。

前不久,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惊人’数据的秘密”的专题,以某些流量明星在社交平台上的“惊人”数据为例,列举了8位艺人的相关数据,记录了他们相关数据脱水前和脱水后的具体对比,不难发现这八位流量明星的数据令人惊掉下巴,造假比例最高的居然达到了80%。虽然央视没有点名,但蔡徐坤、江疏影、朱一龙、易烊千玺、罗云熙截图均出现在报道中。其中,凭借去年《偶像练习生》出道的蔡徐坤更被镜头专门扫到了数据截图画面,引起网友轩然大波。

据统计,微博用户人数有3.37亿人,而央视画面截图显示蔡徐坤新歌转发量居然达到了一个亿,也就是微博用户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转发了这条蔡徐坤新歌的微博,这显然不合理。其实微博流量数据造假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社交软件上已有操作此程序的商家,并且明码标价,不仅是明星、网红,就连普通人都能通过这个操作来刷流量、涨粉丝。

而明星数据造假也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了,很多网友也知道“流量明星”的微博粉丝数量超过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大多都是有水分的,这从明星平时所发的微博就能看出来,在高额点赞、转发背后,评论内容质量非常低,很多也都以各种表情包在凑数量。

如此看来,在大众都知道的情况下,如此放任流量造假显然并不是一方促成的。

在“爱豆”这个词还没流行的那些年,一个明星火不火只有靠实打实的专辑、周边销量冲上去,然而随着网络时代推进,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生活后,明星的热度更多取决于网络活跃度。而就像是买周边帮自己偶像冲销量一样,如今粉丝爱爱豆也从以前的线下投资晋升为线上投资。

加之如今各种榜单的出现,商家推波助澜的线上线下活动,导致粉丝爱偶像的标准已从线下实物延伸到了线上刷量。最出名的要属吴亦凡空降iTunes美国区音乐榜事件,吴亦凡的粉丝只用了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就将吴亦凡新专辑登顶专辑总榜和单曲总榜,力压A妹、Lady Gaga和皇后乐队,引发美国人问“谁是Kris Wu”。

这次事件让吴亦凡的粉丝给孤陋寡闻的老美科普了什么叫“水军”,也顺便让在中国崛起的“饭圈玩法”震惊了全球。美国音乐榜单也算是遭遇了来自亚洲粉丝文化的冲击,可这项操作其实也就是饭圈的正常操作而已。除吴亦凡外,张艺兴、鹿晗等如今的一线流量明星都有面临过粉丝刷量问题,虽然此行为多多少少引发了社会舆论,但丝毫不会影响粉丝们下次为偶像再接再厉的自发行为,而商家也乐于提供更便利的渠道供粉丝团们操作,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实际上,数据注水也并不能只归结于粉丝自发行为,有些时候平台、各种官微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粉丝为了能见到自己的偶像,必须得完成官微给出的各种任务,根据完成的量给予到粉丝相应的福利,身处其中的粉丝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而是顺应规则的适应者。

就拿蔡徐坤来说,从比赛期间热度大增开始,各大官博为了增加活跃度都在做一些转发送票的活动,获取模式从个人粉上升到团体粉后援会,不仅让你有接近偶像的机会,还让你参与到偶像工作中,粉丝被官微引导着转发,也助长了平台的数据造假风气。

其实,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如今市场对明星价值的评判标准有关。在以前,一个明星市场价值主要先看的是业务能力,其次是自身素质。但到了信息时代之后,由于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数据流量成为了评判明星的首要标准,加上现在的忠实粉丝和疯狂粉丝太多,其偶像的数据,似乎成为比业务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环境的改变也促使明星们改变了方向,“流量小生”、“流量小花”这些称号似乎更能证明明星的知名度与其商业价值。

市场对现今明星艺人来说有多重要大家也都明白,以前是明星挑市场,而现在却是市场挑明星,刷虚假数据的做法,早已在娱乐圈司空见惯,明星们只有不断保持活跃度才能引起大众的注意,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拥有大量资源和享尽各种利益。即使这种操作的背后会充斥着社会的不满,也阻挡不了他们刷出一片繁花似锦天地,因为大众都知道“流量明星”虽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比较低,但属于超高收入人群,这也是大众对“流量明星”声讨较高的原因。 也正因如此,面子工程显得更为重要,当一个明星不能够带来大量网络活跃度,也没有讨论度时,也就意味着你要被市场放弃。

所以说数据造假能成为一个产业链,并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或事情都因自身获利而助长了造假现象的持续蔓延。而这种现象也可以通过制度来进行制止,但最让人忧心的是这种畸形造假数据,误导如今的青少年们形成的不劳而获的心理,认为成功无需业务能力,只需长得帅长得美再花钱造些假数据。“偶像”之所以称为偶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肩负着传播正能量的使命,而就现在看来,真正能扛得起这个称号的实在是屈指可数。